诸葛亮摇了摇头,说道:“后年不行,恐怕至少要数年之久,不能全部是军屯,还得有民屯,而且一旦田分散,魏军就会利用骑兵突袭。”
“届时,战局将进入新的阶段。”
说到这里,诸葛亮感慨起来:“吾常以兵者,诡而惊敌,正而败敌,未曾想过,以筑而守,守而攻之法。”
杨仪听得也是一脸疑惑。
李衡所谓的以守为攻,在历史上发生的很少,至少杨仪没怎么看到过。
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人的局限性。
至少在唐中期以前的古典战场,打仗的形式都是军团纵深大战为主。
几乎不会有修城寨一步步修到对方家门口的战略思路。
修城寨将密集型防御纵深转化为进攻型前沿阵地的战略思路,真正是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大规模应用了。
那是李隆基继位,内忧外患的年代,尤其是陇右道抗击吐蕃,唐军开始在陇右道一山一地的修建堡垒,逐步蚕食。
最著名的就是石堡城。
后来到宋代,对抗西夏的时候,由于横山丢失,范仲淹就提出了步步为营的战略打法,用数代人在西北修建了纵深数百里的密集型防御,若不是金军南下,西夏会提前一百多年灭亡。
当然,此后大明在东北的诸多卫所,也基本上沿用了防御纵深的战略思想。
为什么从唐朝中期开始有了这样的战略思想?
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。
例如冶铁技术提高后,伐木能力、建筑技术都有所提升。
例如纸张慢慢开始推行,对官僚的精细化管理,皇权进一步往下渗透,提升国家机器的动员能力。
再例如粮食产粮提升,地域性人口增加。
在不大规模劳民伤财的情况下,大唐可以在陇右九曲河西之地修建大量城寨,大宋可以在西北横山战线修建大量的防御型城寨,大明能在东北修建密集的卫所。
这些是三国时代尚未出现的。
秦汉的时候,也能调动空前规模的基建行为,可往往会让朝廷处于崩溃的边缘。
杨仪回过神来,说道:“莫非丞相真的要围田扎寨?”
“两手准备,一边逼迫司马懿出战,一边着手围田!”
“非下官质疑,仅仅围田一项,耗时繁巨,恐怕……”
“可再设将作校尉,协助屯田校尉,齐头并进,先以屯田校尉勘察田地优良,提报文牒,再以将作校尉划地作屯,安民耕作。”
<divclass='gad2'> 杨仪听到此,倒是反应了过来。
这样做倒也行。
种田的跟圈地的相互配合。
不过人都不是耕田的畜生,累了往地上一趴就行的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虎出山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以太公司 这个太监有点狗 我的女徒弟,个个居心叵测 无限:女主在黑棺里苏醒了 破事精英:小螺丝大作为 我在诸天影视捡碎片 选择白月光后,她去父留子惊艳全球 从龙族开始的女主之路 逍遥初唐(大唐技师) 绝世强龙 全职法师之原神 途秦峰江晓晴宦海官途 柯南之酒厂过家家 满朝忠臣,我真不想做千古一帝! 闪婚千亿财阀后,季总轻点宠 鸿天神尊 林阳苏颜 风水神相